浑源是传统的黄芪主流产区,为什么浑源没有建立起中药材市场呢?这是因为浑源黄芪的产量太低。 浑源黄芪采用“人种天养”的野生黄芪(及半野生黄芪、仿野生黄芪),生长年限通常在6年以上,这么长的生长周期,注定产量不会太高;浑源黄芪生长于恒山山脉沿线的山区,即便加上同属这一生长环境的应县、繁峙、广灵、灵丘等周边县市,产量仍然有限,远远满足不了市场的需要。正是基于产量不足的因素,浑源以野生黄芪为主的药材市场始终没有建立起来。 如果把浑源黄芪在栽培方式上加以细分,可分为野生黄芪、半野生黄芪、仿野生黄芪。 野生黄芪:指完全在原生环境中天然生长,种子是黄芪成熟后种子落在地下,自然生长,没有任何的人为干预,这就是“天种天养”模式。 半野生黄芪:指依据黄芪生长特性及对生态环境条件的要求,在其原生环境中,由人工将成熟后的黄芪种子种在地下的,自然生长,这就是“人种天养”模式。 仿野生黄芪:指依据黄芪生长特性及对生态环境条件的要求,在其与原生环境相似的原生态环境中,同样采用人工种植黄芪种子的方式,培育和繁殖黄芪种群,这也是“人种天养”模式。 半野生黄芪与仿野生黄芪区别在于:半野生黄芪所处的生长环境一直是野生黄芪的原生环境,仿野生黄芪所处的是历史上基本没有野生黄芪分布的原生环境。 无论是野生黄芪、半野生黄芪,还是仿野生黄芪,生长期至少在五六年以上,生长几十年的黄芪也不鲜见,生长的极其缓慢,药性基本一致,民间都统称其为野生黄芪。 ▲西南山区黄芪坡佟永江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