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3/4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杨家将传说》是西北地区一种以民间说唱方式表达的文学。该故事由来已久,早在宋代便开始流传,明代的熊大木写了虚实杂糅的《杨家将演义》一书,内容表现为杨家祖孙三代抗辽保宋、英勇杀敌的业绩,使传说有了更完整的故事。

(图为非遗杨家将传说)

历史渊源由于杨家将对辽争战的故事大多发生在河北省涞源、涿州等地,所以河北省北部与京津毗邻一带,千余年来便流传着有关杨家将的许多传说。大家熟知的有“穆桂英大破洪州”、“穆桂英挂帅”、“杨宗保穆柯寨招亲”、“杨六郎辕门斩子”、“杨延辉之死”、等等。许多故事还搬上了戏曲舞台,受到历代人民的推崇。人们之所以乐道杨家将故事,是因为这些故事内容都出于人们保国抗敌、惩恶扬善、崇忠仇奸的传统观念。其实,这些传说故事基本上都是虚构,其中的一些人物如:杨宗保、穆桂英、八姐九妹等与历史也没有干涉。传说往往是以历史背景和历史事件为依托,而杨家将的传说同样是在以历史上杨家将的基础上渲染推衍而成的。艺术特征关于杨家将的传说和故事,在中国是十分出名的,在民间的口碑文学里,更是经久传诵,历千年而不衰。“杨门女将”、“穆桂英挂帅”、等等,当聆听这些故事时,我们心中便会翻卷起历史的波澜和真实的感动。北宋欧阳修在杨使君墓志铭中有提到杨家:父子皆为名将,其智勇号称无敌,至今天下之士,至于里儿野竖,皆能道之。由此可知,杨家将的故事早在欧阳修时就已普遍流传在街头巷尾了。到了后来由于宋元时期的说话十分兴盛,于是杨家将的故事便成为了说书人最好的题材。

(图为话本杨家将传说)

《杨家将传说》是一种以民间说唱方式表达的文学,流传于山西的北部地区。该地区是杨家将真实战斗和生活的地方,民间百姓为了记录和传承杨家将精神,便代代说唱相传,经过了一千余年来的精心塑造,杨家将文化就这一特殊方式传承下来。内容架构人类学文化传承中通常是先神话,再史诗,最后才是传说。也就是说,只要有传说,便会经过一个史诗的阶段。世界上其他文明古国均有史诗传世,中国少数民族如藏族、蒙古族、彝族等,也有史诗传世。惟独拥有五千年文明的汉族,没有民间史诗(或长篇叙事诗)留存。而发现《杨家将传说》的是山西大学文学院教授姚宝瑄和传媒室主任王立军。根据该校广灵籍博士焦中栋介绍,他们三人来到了广灵县,找到了说唱艺人郭树怀,同时也找到了他的师傅高秀才,一行人用了两年时间录完并制作成了说口唱经典资料。

(图为民间艺人在说唱《杨家将传说》)

《杨家将传说》说唱本,约三十万行,可说唱个小时,它的发现,填补了我国汉族史诗的空白,同时也是汉、契丹和西夏共同民族文化沉淀的长篇史诗。他们的演唱方式区别于鼓书,带有山西北方秧歌曲调。从歌诗中发现了很多山西杨家将文化的新大陆,也是山西杨氏文化研究的主要内容。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隔线----------------------------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