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张家口新闻网 开国少将马辉司令员部队转战到蔚县,在蔚县暖泉镇一带打了几仗。春去春回来,花开花再来,其时距今70多年了。敌我交战的枪林弹雨,血影刀光,早已消逝在岁月的风雨中,藏匿于史事的尘埃里。难能可贵的是,马辉司令员极具历史远见,将那些历史硝烟的真景写给了爱读书的后世人。 年暖春的一天清晨,太阳刚照到东山尖上,马辉司令员部队吃过早饭,即向涞源县、蔚县和广灵县进发。下午五点多钟,部队赶到蔚县南山七井寺、果庄子一带宿营,并做好攻打暖泉镇的准备工作。 暖泉是个很大的镇子,有一两万人口,是蔚县的八大镇之一。距离蔚县县城40华里。暖泉镇守军有伪军一个团,团长叫宗孝,外号宗秃子。这家伙过去是个赌棍,开过赌场,经常和一些不务正业的人鬼混。后来他弄到三五条枪,便拉起 十个人的队伍,自称司令。年日军“扫荡”时,委任他为保安团长,让他固守暖泉镇。他仗着有日本人撑腰,到处敲诈勒索,干尽了坏事。当初,我军派人对他进行过教育,让他脱离和日寇的关系,回到人民这边来。但这个家伙非常顽固,不但不听劝告,还痛骂我军派去的人员。他死心塌地地为日寇服务,不可救药。 那天晚上,暖泉镇唱大戏,我军侦察员打算借宗孝看戏之机干掉他。可刚要下手的时候,突然意外发生了。戏台的一个角上“叭”的响了一枪,宗孝听到枪声,立即对准汽灯“叭!叭!”两枪,趁着灯灭天黑,钻进炮楼逃掉了。 根据 敌情,马辉司令员和龙道权副政委(开国少将)把三团团长郑三生(开国少将)、政委郑旭煜(红军长征战士,年晋升为少将)和广灵支队长李尚德(抗日战争时期任过蔚县支队支队长)、涞源县支队领导找来,共同商量攻打暖泉镇的对策。他们说:“这个镇子易守难攻,我们缺少重炮,强攻不容易奏效,我们可以以一部分兵力围攻暖泉镇,另以主要兵力先拔掉西庄头(下宫村的西南,附近就是暖泉镇)、下宫村(附近就是暖泉镇,南与涞源县接壤,西与广灵县、灵丘县毗邻)三个炮楼,然后再根据情况进攻暖泉镇。” 马辉司令员觉得有道理,赞成地说:“这个办法很好,就这么办!”于是,马辉司令员让三团负责攻打西庄头村两个炮楼,涞源支队攻打下宫村炮楼。广灵支队包围暖泉镇,并佯作进攻的架式。 三团在郑三生和郑旭煜的带领下,以凌厉的攻势,以不到两个小时的时间,便拔除了西庄头村两个炮楼。涞源支队随即拔掉下宫村炮楼。听了他们的报告,马辉司令员打心眼里高兴,心想,三团不愧为一只威震敌胆的常胜军。 三团是当时分区的主力团,从上到下很能打仗,特别是在打敌人据点、炮楼的战斗中,他们想出过各种各样的新鲜花招,夺取了胜利。在拔除保定市西郊江城据点时,他们的新鲜花招是“嫁娶新媳妇”,锣鼓喧天,鞭炮声声,骗得日本鬼子和伪军麻痹大意,纷纷离开岗楼看热闹,“新媳妇队伍”是清一色的三团指战员,待敌人走到跟前时,个个掏出枪,打得敌人死伤过半,其余的全部俘虏。 攻打暖泉镇的第二个计划讨论出来了,具体是三团攻打暖泉镇,涞源支队和广灵支队分别负责阻击蔚县县城和广灵县城的援敌。夜晚,三团长郑三生和政委郑旭煜的队伍很快进入了阵地,夜间11点钟,攻击开始。爆破组的同志连续送上去三次炸药包,虽然都在围墙根儿爆炸了,但只炸下一些土块,没有把围墙炸开。敌人火力相当猛烈,战斗持续了三个多小时, 把敌人都赶到了东北角的三个高墙大院里。这时天已快亮,蔚县城和广灵县城都开来了增援部队,为了防止不必要的牺牲,我军暂时撤了下来。 第二天,我军几位领导又一次仔细地研究了攻打暖泉镇的计划,一致认为,对这样坚固的据点,不能硬攻,只能“引蛇出洞”,在运动中予以歼灭。于是我军绕过暖泉镇,去围困广灵县的直峪口南沟和邵家庄据点,目的是引出广灵县城和蔚县暖泉镇的敌人去增援,在途中伏击歼灭这些敌人。 直峪口南沟是一条长十多里的山沟,公路从沟的东山上通过。两边高大的山峰,有的像刀切一样陡立。敌人经常有几辆、几十辆汽车经过这里。年10月,我军在冯家沟那次 的伏击日寇的运输队,距此只有五里多路。 因为这一带位置重要,所以敌人对此地特别重视,防守相当严密,除去沟门口有据点、炮楼,封锁进出山外,沟里边邵家庄的草垛山上还设有据点,一溜排着三个大炮楼,直接控制山下的公路。 我军察看和分析完地形和敌情以后,决定由三团的一连和二连两个连队,各带两挺重机枪,分别围困沟门口和草垛山上的炮楼。要求他们既要狠狠地打,又要有点虚张声势,目的是牵动广灵县城和暖泉镇的敌人前来增援。广灵县支队埋伏在暖泉镇和直峪口之间的西加头、西庄头一带,准备歼灭暖泉镇出来增援的敌人。涞源县支队埋伏在暖泉镇和蔚县县城之间的南山根一带,准备阻击蔚县增援的敌人。我军三团主力部队埋伏在直峪口南面的东宜兴、西宜兴两个村子里,准备侧击由广灵县城出来增援的敌人。各部队按照部署很快进入阵地。 草垛山上的敌人,自以为炮楼修在山顶,居高临下,易守难攻。但我军发现他们有一个致命弱点,就是山上没有水吃,吃水需要到山下的邵庄去担水。以往敌人都是逼迫村里的老百姓为他们送水,从被我军包围后,群众不但不给送水,反而在平时敌人打水的水泉里扔进去好几条死狗,再灌上几担屎汤。 头一天,没发现敌人有什么动静。到了第二天,他们熬不住了,分成几个组窜出来抢水,但都被三团二连的机枪扫回去了。草垛山炮楼有一个伪军小队长名叫王武,原来是广灵县支队的战士,后来投降当了汉奸。他堵住炮楼门口,不让抢水的伪军逃回,还破口大骂:“你们这些胆小鬼,一个一个的都是饭桶,看老子的,出去准能挑回来!”我们的战士点着他的名字:“王武,你有种出来试一试,保管你的脑袋开花!”这小子果然出来了,刚下山几步,只听“呱啦”一声枪响,王武连人带桶栽倒在那里不动了。原来战士们在他出门时就瞄准了他的脑袋。 三团一连的办法更绝,战士们故意放出敌人下山打水,专等他们挑水上山时,再开枪进行活靶子射击比赛。通过这种手法,他们打死敌人20多个。战友们说:“我们也发点善心,叫敌人见阎王之前先喝足了水,别让他们成为‘渴死鬼’。”我军连续围了五天,敌人好像鱼儿困在沙滩上一样,据说敌人渴得连尿都抢着喝了。 到了第六天早晨,广灵县城的敌人果然出来了。我军需要的就是敌人走这步棋,敌人先用几十名骑兵在前面开路,后面尾随着二百多步兵。过了近半个钟头,敌骑兵先进到通往邵家庄的山沟里。为了不被敌人发现,战士们利用短墙、土堆、土坎儿、草垛作掩护,不声不响地等待机会。敌人自以为没发现情况,大队人马很快跟了上来。等到敌步兵全部进入伏击圈,攻到半山腰时,团长郑三生大喊一声:“打!”指战员们一跃而起,对敌人进行了猛烈袭击。顿时,敌人队伍大乱。战士们从敌背后、从侧面冲上去,同正面阻击的二连一起南北夹击敌人,很快歼灭了四五十个敌人。其余的敌人见势头不对,调转头来拼命朝原路逃走。三团战士们奋起直追,又打死打伤30多个。被包围在直峪口南沟和草垛山炮楼里的敌人,开始看到来了救兵,想趁机打出来,里应外合地逃走,这恰恰是我们求之不得的。于是,我军有意让三团一连和二连腾开一条路,把敌人放进直峪口的沟里。后来敌人发现援兵被我军阻击,沟口又被堵死,无法逃脱,一个个乖乖地举手就擒。 自此,暖泉镇成为四面楚歌的孤城,伪军宗孝一伙命在旦夕了。 直峪口南沟战斗结束后,我军又一股气拿下了距离暖泉镇不远的留老疃村(阳原县)、加斗村(广灵县的加斗村在蔚县暖泉镇西南,距离10华里)、义泉岭(灵丘县)等据点。这样,壶流河西岸和广灵县北山广大地区均被我军收复,变成了解放区。 马辉司令员年生于江西省永新县,15岁参加红军。暖泉镇一带之战那年,他30岁。他的青春是在中国革命最为艰难困苦的岁月中度过的,他跟随中国共产党披荆斩棘,勇往直前,从不退缩。 马辉司令员在抗日战争取得胜利后,紧接着参加了解放战争、 。他获得过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是中共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他的荣誉实至名归。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