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6/27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大同的美食,除了今年过年扬名全国的铜火锅,你还知道有哪些美食小吃呢?今天时间菌特意搜罗一篇介绍大同各县的特色小吃,有不足的,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继续补充和指正。

大同最东边是广灵,广灵县有个名胜叫水神堂,四面环水,堂高楼峻,小桥连接。有年携友共游,与池边垂柳下小憩喝茶,池中游鱼流连,风吹荷摆,品特色全豆腐,美的不能能。

广灵地势虽高,但水系却很发达,盛产优质小杂粮,当地黄豆均为非转基因本地品种,蛋白含量高,做出的豆制类产品独树一帜,尤其是豆腐干。豆腐干在各地均有,但因广灵在雁北地势高寒,黄豆及黑豆质量最好,加上广灵的水质最佳,故所出豆腐豆腐干最为利口,闻之豆香扑鼻,品之筋道有力,可拌头肉,可插丝入粉,做主菜不输山珍海味,做辅菜如良臣辅君,所以,论豆腐干,广灵居首。

广灵向南是千古名县灵丘,因有赵武灵王墓而得名,灵丘同时因平型关大捷而声名远噪。其实,灵丘可以细数的古迹及名胜太多了,但在此我只推崇遍大街小巷的苦荞凉粉。

以前高速没有通之前,到趟灵丘,简直就是受罪,尤其是冬天,可能会要命,所以,灵丘的苦荞凉粉藏于深山,知者甚少。言归正传,苦荞凉粉与同朔地区普传的凉粉最大的差异首先就是原料。而苦荞也只有灵丘产量最多。在众多小杂粮中,苦荞产量极低,不仅有极高的营养价值,而且有着极高的药用价值。苦荞凉粉的具体做法我没有去深研过,吃第一口的时候甚至还有排斥了,觉得味寡,太过清爽(当时喜荤重油)。可当吃完后,细细品味,才发觉真的是不一般,苦余之后有种香甜回甘,乃至日后竟不可自拨。

灵丘黄烧饼至今已有多年的历史,起源于灵丘县上寨村。主要原料是面粉、牛油、白糖香料,经反复揉搓搅拌制成实心饼,两面粘上脱皮芝麻,薄如铜镜,颜色金黄,其特点是酥脆香甜,油多而不腻,久放而不变质。年,周恩来总理陪同法国总理蓬皮杜访问大同期间,曾以黄烧饼作为雁北风味招待贵宾。在省内,每逢佳节,探亲访友,也把它当作馈赠佳品。

灵丘西北山气候寒冷,无霜期短,适合种植莜麦,莜麦经过淘洗、晾晒、炒熟,磨制成面,名曰“莜面”。莜面的吃法花样非常多,有推窝窝、压饸饹、搓鱼儿、包饺子……等。莜面性寒,一般经过“三熟”方可进食,即先把莜麦炒熟,磨成面;再把莜面用开水泼熟,和好以后,做成各种花样再蒸熟。第一熟和第三熟是必不可少的,有时第二熟省略,不必用开水泼熟,直接用凉水和就行,比如莜面饺子就只需“两熟”。

  莜面饺子有两种吃法,一种叫蒸饺子,另一种叫贴饺子。这两种饺子在做法上是相同的:先把莜面用凉水搅拌好,然后一边让面饧着,一边准备包饺子的山药丝,等山药丝弄好了,面也饧得差不多了,然后就用手使劲地搋面,搋的时间越长,面越劲道,当把面搋得滑溜溜时,就把整个面团分成若干个小圆团,在上面撒上些干莜面,就开始弄饺皮。说起弄饺皮,这可是一项技术活儿,一种是先用手指头捏面团至小碗形状,然后就一只手攥拳头,放进“小碗”内,另一只手在“小碗”外拍打,经过两只手的里碾外拍,只听的“哐、哐、哐”没几下,一个薄薄的饺子皮就做成了;另一种是用专门做莜面饺子用的“碾饺棒”,形状像一棵手榴弹,把扁圆的小面团放在一只手的掌心里,另一只手握住碾饺棒,在这个“碾饺棒”旋转碾动下,一个软软的饺皮就坐在了手掌心。包上馅,想蒸着吃,直接把它摆在蒸笼上,如果想贴着吃,就得先点着火,让锅热一热,再贴在锅腰的一圈儿,这样就不容易掉在水里。熟了后,如果是蒸饺子,把蒸笼往炕上一放,如果是贴饺子,就用铲子铲起来,饺子底面炕得干乎乎的,用牙一咬还“喀嚓、喀嚓”作响呢。再就上些调好的菜或者自家腌的咸菜,别看就这么简单,那滋味香极了。俗话说:“三十里莜面四十里糕,馒头米饭饿断腰。”意思是说馒头暄,米饭松,莜面和糕最耐饿,只要有莜面在肚子里,干活就有力气。所以在农忙时,吃莜面的次数比较多。

广灵往北是塞外重镇——天镇,从地名大家即可知其位置重要,此地处冀蒙晋交汇之处,以前驼马商队商贾必经。造就了天镇饮食味重多荤,古时条件所限,许多食材不宜保存,长途中吃不到可口的肉食。真的佩服我们的先人,他们发明的熏制工艺,在很好的解决了长途中肉制品的保存问题,同时给了食材更多的味道。

天镇的熏制工艺与柴沟堡的同属一宗,熏制的产品有各类肉,豆制品,味道偏咸,但食用时用醋,蒜,葱,姜及配些豆腐干,黄瓜进行调拌,入口满嘴的肉香,松枝香,啜上一口温温上好的浑源老白干,那个美哟,真真的给个神仙都不想换了。所以,在西太后在逃亡路经天镇,品尝到此美食后,赞称天下第一美食,可怜的皇太后,真的是不如一介草民幸福呵。

从天镇向西,一马平川,过罗文皂后进入阳高地界。逶迤雄浑的古长城从阳高北方穿行而过,众多的古堡风火台像颗颗珍珠点裰在其间。阳高是雁北地区重要的玉米产区,玉米品质优良。王官堡的杏脯名闻天下。

那么,阳高的名菜是什么呢?

阳高人对吃没有太多的讲究,唯有一道“羊头捣蒜”烹制的出神入化。羊头肉原本不多,以脑为主,羊脑用高汤慢火煨熟置于羊头壳中,羊头上其它部位的肉用大蒜,葱,姜,辣椒爆熟,于羊脑周围布置,一道羊头捣算就喷香登场了。脑如白玉,肉挂红油,蒜香四溢,洋洋自得。

从灵丘往西百十里,北岳恒山脚下,有城如龟,头南尾北,名曰浑源。浑源自古是北方重镇,商贾云集,商业和手工业繁荣,人口居雁北十三县之首。

民以食为天,人多的地方,必定会有几样独特的美食刺激着人们的食欲,在浑源,凉粉自然是其中最出众的了。

当地属高寒地区,盛产富含优质淀粉的土豆。取土豆淀粉入铁锅,加水加热,用当地出产的铜勺搅匀出锅,盛到一个个浅底蓝花瓷碗里,放凉即成一个个温润如青玉的凉粉坨儿了。将凉粉横刀切成条状入碗,用加了葱花的盐水、拌了调料的黑醋搅拌,舀几勺秘制的辣椒油,放几颗金黄的“莲花豆”(用发过的蚕豆去皮晾干油炸而成),切一块筋道的卤水豆腐干,一碗有红、有黄、有白、有绿,色香味俱全的浑源凉粉就呈现在食客的面前。

因汤水十足,当地把吃凉粉叫喝凉粉。舀一勺凉粉入口,但觉唇齿留香,味道饱满,后味无穷,怎一个爽字了得?

要说浑源凉粉香味的秘诀,其实就在于那几勺辣椒油里。制作辣椒油的工序是:把红辣椒放在在铁锅里滴少量胡麻油慢火焙干,出锅捣碎,再用放了花椒、芝麻的滚热的胡麻油浇炝,然后倒入适量的黑醋即成。我这里说的简单,其实要保证辣椒油的香味绝不是一个简单的活儿。浑源凉粉全省闻名,名头最响的当数小媳妇凉粉,小媳妇年轻时在街头挑担卖凉粉,现在开了几家连锁店,生意兴隆,只是当年俊俏的小媳妇儿已经变成地地道道的老媳妇儿了。

浑源的凉粉世界闻名,但我今天再说个不起眼的小美食。有朋友问了,美食有大小?这里我指它的个头小,但是名头可不小,那是什么呢?“油炸蚕豆”,也叫“莲花豆”,浑源自古是晋西北传统的杂粮生产区,各种小杂粮品质优良,产量也不低。这“莲花豆”就是当地优质蚕豆经上好胡麻油加工而成,酥香脆嫩,可单独装盘上桌,亦可调入各种凉菜中做辅菜。抓一把莲花豆,烫二两老白干,卧三尺热炕头,个中滋味各位看客自己想去吧。

从浑源向西南进入应县,土地平整肥沃,是整个桑干河流域的粮食主产区。玉米,胡麻,土豆,蔬菜,小杂粮的产量非常高,浑源,应县自宋之前就是个多民族交往之地,各种文化在这里得到很好的交融和传播。所以应浑二州的饮食丰富而俭朴,荤有荤的香,素有素的味儿。

今天说到的应县,有一个雁北的名吃里都离不了的,那就是大蒜。

“马兰庄的韭菜,小石口的蒜,时庄的女人不用看。”

小石口的紫皮独头蒜个大肚圆,调味拌菜,烹炒nao菜,提香入味,美不盛收。其实要说应县当地的餐桌上,家家最离不了的是拌粉。应县的土豆淀粉质量是雁北地区最好的。这里的粉干洁白如玉,爽滑筋道。把粉干在开水中氽至透亮,加入绿豆芽,盐,醋,豆腐干拌均,把蒜泥,花椒辣椒,摘摘苗放在粉上,用滚烫的胡麻油一淋,“滋”的一声后,各种香就扑鼻而入,拌匀,不放任何味素,但却赛过各种美味,不论下酒,还是配糕,怎么吃怎么爽啊!

我们顺着向西的道路接着走,就进入了大同曾经的怀仁县了,怀仁地势平坦,水系丰富,西部山区矿产丰富,当地自古民风纯朴,尊师重教,怀仁一中的升学率遥遥领先,这些年的民办教育又蓬勃发展,输出了大批的学子。怀仁还是北方著名的瓷都,优质的高岭土资源烧出的瓷器晶莹剔透,独成一脉。

怀仁人的饮食非常讲究,县城不大,但餐饮业发达,南北菜系均可寻觅,且价格实惠。地方名吃众多,除了大同城区,这里就是另外一个集大成之地。但在雁北地区来说,怀仁羊杂还是最道地的。

怀仁羊杂首先是用料丰富考究,心,肝,肠,肺,肉都有,用羊骨熬制的高汤色白似奶,汤汁味道鲜美可口。选用上好的土豆粉条打底,把各种卤好的杂碎置于粉上,用滚烫的羊汤一氽,再浇上秘制的红油,撒上些许葱花香菜,色泽红润,浓香扑面,美美的喝上一大碗,身暖胃舒,口齿留香。再配上两张油饼,这顿早餐管叫您饱饱一上午了。

由怀仁金沙滩向西进入左云至右玉这条路,在古时为走西口之主路,进入巍巍山岭之中,峻岭间溪水潺潺,夏时苍松叠翠,冬时白雪掩绿,春时繁花簇簇,秋时红果累累,风景绝美。左云县煤炭资源丰富,民风纯朴自然,得改革开放之益,百姓生活富足。因左云海拔高,植被良好,农作物以小杂粮为主,这些年得益于工业发展,山地粮田很多都退耕还林了。

在左云有一面食叫豆面抿疙痘,用上好豆面配少许白面,开水和(huo)面,略稀,待锅内水大开后,用手将面团用插板由上至下搓入,一个个小面疙痘就形成了,形如蝌蚪,故得名抿面疙痘。抿面疙痘的浇头也很考究,上好肥羊肉切丁,先大火爆炒出油,加入当地农家自制黑酱,葱,姜,蒜,花椒爆香,倒入适量高汤或水,小火慢炖至肉酥汤浓,盛于盆中待用。抿好的豆面疙痘置于海碗中,加入少许炸酱,葱花,香菜,羊肉浇头满满一勺,淋些红红的辣椒油,酸酸的陈醋由个人口味倒,抓个大头蒜,捧着大海碗您就可着心造吧。

不过,大同人还是最爱吃抿八股儿,磨成泥的土豆和莜面加水混合(为了筋道也可加少许淀粉),把面糊铲到抿床子上,右手拿着抿子挤压,抿出一截截儿抿八股儿,煮约一分钟,捞出,根据个人喜好,配制调料(盐葱花椒辣椒香菜,还有栽栽面花儿或哨子,就着酸咸菜吃,口感爽滑,易于消化。

这道盐水豆腐,是大同县西坪镇昊天寺的一道素斋。

左云向西,进入了右玉。

右玉县是大同盆地最冷的地方,一年有5个月的地面冻结期。但是右玉在明清时期却是对蒙贸易最繁荣的地方之一,是朝廷重要的税收入地。这里各路商贾云集,票号林立,货物丰盛。解放后至今各届政府致力于植树造林,右玉的森林覆盖率遥遥领先于雁北其他地区,在此基础上发展起了养殖产业,玉羊是我国五大绵羊种系之一,肉质鲜美,炖烤涮炒皆佳。

不过,我今天介绍的右玉水晶饼,是右玉的一种传统风味的食品,将小麦面粉、猪油、适量苏打拌匀,用七八成热的水(冬)或五六成热的水(夏)和好(好象炸油条下锅以前的样子),放一会儿,将花生米、白砂糖、青红丝、玫瑰、果脯、桃仁、冰糖磨成砂粒块状拌匀作为馅料,再将猪油和小麦面粉拆成软酥。然后将醒好的面制成剂,擀成一张薄饼,将酥和馅料包入,上慢火烤炙,三五分钟即熟。食之酥、脆、甜、香,味道特佳,颇受群众欢迎,为县里人待客的主要面食。

“右玉盐煎羊肉”是右玉县一道颇具特色的地方招牌菜,为当地人民和各路游客所喜爱。其制作过程也颇为神奇:选择色泽鲜红、肉质鲜嫩、肥瘦适宜的当年生或一岁口绵羊肉加工切碎,然后用“半只羊一碗水,一只羊半碗水”的比例进行煮制,原因是肉质水嫩,在煮制的过程中,其自身的水分和油分会浸出来随锅煮肉,肉越多反而需要的水越少了。肉煮熟后,再用盐和大葱翻炒,其它调料一律不用,以保持右玉羊肉的原汁原味。如此烹制成功的“右玉盐煎羊肉”香气四溢,令闻者垂涎欲滴。观之,色泽鲜嫩焦黄,肉块有型有样。食之,鲜美爽口,肥而不腻,百吃不厌。“右玉盐煎羊肉”的营养特别丰富,富含各类氨基酸,食用极为滋补身体,在当地百姓中有“小人参”之美称。

莜面鱼鱼,大同的风味食品。当地有“谁吃谁称赞,吃饱还想吃”的说法,就是指人们对此食品吃后的感觉。莜面鱼鱼要真正做到美味适口,并非易事。除了配制好底料(山药、蔬菜、豆角、肉片)等混合熬菜外,重要的是和好面,过不了这一关,面鱼就不会有筋道(或有筋骨)。和面必须用凉温水泼好,再用拳头和手掌交替揉踩,直到面团中挤出空气,发出噗噗的响声,才能双手搓出数尺不断的鱼鱼,鱼鱼搓好后,轻轻酒在事先熬好的菜上面,然后盖实加温,焖8-10分钟,熟后即可食用。如有条件吃时另加少许香菜、葱段、大蒜末、炝辣椒,就更美更香了。

大同,亦名云城,平城,是三省商贸物流重镇,在历史上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也曾经有过人知山西大同而不知太原的辉煌。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地下资源,这里成了南北英豪商贾集汇之所,也就形成了独树一枝的云中美食文化。

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论述:“羊肉能暖中补虚,补中益气,开胃健身,益肾气,养胆明目,治虚劳寒冷,五劳七伤”。大同羊肉因味香、肉嫩、质鲜、外形美,在全国赫赫有名。肉质量洁净、色泽鲜艳、有红有白、外表美观。这道汤菜就是采用了大同上等羊肉与酸菜熬制而成,易消化,同时有良好的滋补功效。

云中美食主要特点是咸香味重,以肉食烹饪为主。像简单的一个刀削面,在大同就做出了不简单的风味,城改前在大同分布有“七中削面”,“东关削面”,“二板削面”,“老柴削面”,“九龙削面”等等,其中“七中削面”浇头以熏肉为主料,肉哨由熏肉炒制而成,而“二板削面”浇头则用纯白肉经熬煮烧制而成,肉稍油腻另辟奚径。而“东关削面”则是用勾刀削面,面如切出,肉哨浇头则用纯瘦肉,“老柴削面”则博众家所长,浇头红白肉丁皆有。不管哪家的削面皆重油重味,食时配上肉汤卤制的豆腐干,鸡蛋,烂腌菜,呼噜噜一大碗,食后饮少许面汤以防积食,肚圆耐饥。

扒肉条,是大同一道传统名菜,至今仍深受当地群众的青睐,尤其在农村,这道菜至今是婚丧嫁娶宴席上的一道重头菜肴。菜系及功效:家常菜谱,气血双补食谱,青少年食谱,营养不良食谱,增肥食谱。口味:甜咸味工艺:扒。

“大同有两宝,乌金和黄糕”,可见大同黄糕的名气有多响。有“黄、软、筋、香”四大特点,吃起来松软可口,十分味美。黄糕用黄米面蒸成,将黄米淘干净,磨成黄米面,上笼屉蒸,蒸出来那香喷喷的已经凝结的黄米面,还不是黄糕,叫作“块垒”。将热气腾腾的“块垒”倒进瓷盆,双手蘸一下凉水,在块垒上“啪啪啪”使劲儿敲打捶击,再蘸点凉水,将其举过头顶,扔到案板上,来回揉搓摔打,这叫搋糕,这动作一定要快,也最见工夫,虽说是烫手,却不敢懈怠,等它凉了,硬了,就像石头一样,捶打不动了。等到“块垒”像烂泥巴一般绵软,可以随意捏成各种形状,再趁热抹上一层胡麻油,以防外表干裂。这才大功告成,成了真正的黄糕,油光光、金灿灿、香喷喷,直令人垂涎欲滴。赶紧拿筷子来夹,一夹能拉出老长,吃在嘴里,非常筋道。

在大同,不论早中晚,均有应时的美味,比如早餐,除了刚才所说的削面,还有清淡的稠粥,稠粥是把优质的广灵小米熬成半干不干,说稀不稀的粥,故名稠粥,食时配上一碗炖窝菜豆腐,酸香清爽,唇齿留香。

而晚午餐就比较正规丰盛了,在大同城内,不论大小饭庄,均有可能发现不同的美味,烧肉,丸子,羊杂,炖鸡,老火锅,涮肉,羊蝎子,稍麦,莜面,拿糕,豆面,素糕,包子,兔头,烤串,煎炸烹炒不胜枚举,饮食文化的繁荣更印证了百姓生活的欣欣向荣。

时间菌



------分隔线----------------------------
热点内容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