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纸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民间艺术形式,直到现在每到过年前每家每户也都会贴上剪纸的窗花来营造喜庆的氛围。 入选非物质文化遗产时间:年9月28日至10月2日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四次会议。 当选理由:中国剪纸是用剪刀或刻刀在纸上剪刻花纹,用于装点生活或配合其他民俗活动的一种民间艺术。在中国,剪纸具有最广泛的群众基础,它交融于各族人民的社会生活,是各种民俗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传承赓续的视觉形象和造型格式,蕴涵了丰富的文化历史信息,表达了广大民众的社会认识、道德观念、实践经验、生活理想和审美情趣,具有认知、教化、表意、抒情、娱乐、交往等多重社会价值。 造纸术 纸,是人类生活中使用最普遍的信息媒材,不同地区的文明在纸上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传统。中国是造纸术的发源地,多年前的汉代已发明了成熟的造纸技术,并在后续的年代传播到了世界各地。造纸术的发明影响了世界文明的传承与传播,也影响了中国本土纸文明形态的形成,这个形态包括了中国代表性的传统艺术,如中国绘画、木刻版画、剪纸、书法以及古典书籍的印刷与复制,还有祭祀用纸、礼俗及节日习俗用纸、生活用纸等。 中国剪纸的历史,从古史典籍中记载的传说故事可追溯到汉代,从平面镂空的艺术传统的渊源来看,可把商代的金属平面镂空视为剪纸艺术的远祖形态。但从实证研究的角度来看,要了解纸的发明年代,了解作为剪制工具的发明和普及年代,要有历史的物证,最后是今天这个传统的遗存现状。纸的发明在汉代,剪刀的历史还要早,中国青铜时代及铁器时代的金属制造技术已十分成熟,考古发现出土有战国时期的剪刀,到了中古时期的唐代和五代剪刀的形制已和今天基本一致。作为实物的剪纸不易保存,但在新疆吐鲁番阿斯塔那墓出土了公元六世纪南北朝时期的剪纸残片,复原后的残片是几何形团花形式的剪纸,内容是马、猴、蝴蝶的图案。出土的剪纸艺术形态已十分成熟完备,和今天的团花剪纸形式无太大区别,所以,可以推测剪纸的历史可能还要早一些,会有一个初创及成形的时期。 现代剪纸分为三大种:单色剪纸、彩色剪纸和立体剪纸。单色剪纸又分为:折叠剪纸、剪影和撕纸;彩色剪纸分为点染剪纸、套色剪纸、分色剪纸、填色剪纸、木印剪纸、喷绘剪纸、勾绘剪纸和彩编剪纸;立体剪纸既可是单色,也可是彩色的。它采用了绘画、剪刻、折叠、黏合等综合手法产生的一种近于雕塑、浮雕的新型剪纸,它吸取了现代美术的技巧,充分体现了写实与美术浪漫的特点,使剪纸由平面感变为立体化,可用于观赏造型及儿童的手工制作等。 我国幅员辽阔,在这片大地上任何艺术形式都不可能是单一的,剪纸也一样:在我国的很多省份、地区,伟大的劳动人民使得剪纸这一艺术形式遍地开花。 蔚县剪纸 河北蔚县剪纸源于明代,其制作工艺在中国众多剪纸中独树一帜,这种剪纸不是“剪”,而是“刻”,它是以薄薄的宣纸为原料,拿小巧锐利的雕刀刻制,再点染明快绚丽的色彩而成。整个工艺过程有画、订、浸、刻、染、包六道工序,即所谓“阳刻见刀,阴刻见色,应物造型,随类施彩”而成。 年5月20日,“剪纸”项目(蔚县剪纸作为组成部分)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年6月5日,经国家文化部确定,河北省蔚县的周兆明为该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并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代表性传承人名单。 山西绵山剪纸太原双塔寺 山西剪纸的体裁格式,根据各地民俗与实用需要因物、因事制宜。最常见的是窗花,它的大小根据窗格的形状来定。如冀北一带窗户格式有菱形、圆形、多角等样式,窗花也随窗而异,小的寸许,大者有四角、六角、八角呼应的“团花”。忻州一带,欢庆春节,或操办婚事都要贴“全窗花”,即剪出柿子、如意、牡丹、佛手、莲花、桂花、笙等,祝愿新媳妇善于女红,早生贵子,美满幸福。 山西剪纸的风格总体来说,具有北方地区粗扩、雄壮、简练、纯朴的特点。但是,因地域环境、生活习俗、审美观念的木同,各地剪纸又有差异。如晋南、晋中、晋东南、晋西北、吕梁山区的剪纸,多为单色剪纸,风格质朴、粗犷。而流行于雁北地区的染色剪纸,则婉约典雅、富丽堂皇,尤以“广灵剪纸”为代表。 陕西关中剪纸关中八大怪(其一) 陕西剪纸有“活化石”之称,它较完整地传承了中华民族阴阳哲学思想与生殖繁衍崇拜的观念。如古老的造型纹样“鱼身人面”“狮身人面”,与周文化相似的“抓髻娃娃”,与汉画像相似的“牛耕图”等。 陕西剪纸因地区不同而风格各异。陕北剪纸淳厚、粗壮,线条有力,剪纹简洁;定边、靖边剪纸较细致,线条多直线,流利奔放;宜川剪纸线条粗而曲线多;关中剪纸线条粗似针尖,风格别致;朝邑剪纸以戏文为多,造型动态近乎皮影;三原剪纸以花卉为主,结构简单,色彩对比强烈;富平剪纸剪纹流利,明暗适调。总的来看,陕西剪纸造型古拙、风格粗犷、寓意明朗、形式多样,包含着浓郁的泥土气息和鲜明的地域特色。 胶东剪纸福寿·万代 山东剪纸从造型风格上大致可分两类:一类是渤海湾区域粗犷豪放的风格,与黄河流域其他省份的剪纸一脉相承;一类则是更有特点的山东胶东沿海地区以线为主,线面结合的精巧型剪纸,它似乎与山东汉代画像石细微繁缛的风格一脉相承,以其花样密集的装饰手段,使单纯爽快的外型更饱满丰富。 山东胶东称手巧的女子为“伎俩人”,“伎俩人”不管出在哪个村,都是人们引以为荣的事。她们根据胶东的窗户多是细长条形的格子,采用化整为零的方法把大的构图分割成条形剪出,再贴到窗上组合成一个完整的画面。 =END= 赞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