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8/7/8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广灵县在山西省的东北部,永定河上游,北岳恒山东麓,是全国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也是山西省十个深度贫困县之一。全县辖2镇7乡个行政村18.5万人口,截至年年底,仍有43个贫困村,户贫困户人未脱贫,其中深度贫困人口户人。

在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中,广灵县依托扶贫手工业园区和剪纸产业园区,充分发挥妇女半边天的作用,大力发展“居家经济”“炕头经济”,让妇女足不出户就能挣钱致富,达到“培训一人,就业一人,脱贫一户”的目的。

1

巧手“拧出”好日子

年6月21日,广灵县壶泉镇西关村贫困户王金平用铁丝编制手工艺宫灯的骨架。仅参加过一天培训的王金平,两手还不能准确地将铁丝编制出一个个美丽的花纹。星光职业培训学校教师闫海珍耐心地在她身边指导和鼓励,让她增加了信心。

王金平一家四口人,大儿子在太原上大学,小女儿上小学五年级。家里没有土地,家庭收入仅靠丈夫在打零工。因为没有技术,丈夫仅能做搬砖、卸货等体力活,工资收入低。

“做一个小灯5元钱,大灯40元,熟练工一天能赚70-80元,而且培训是免费的。”村里的帮扶队员告诉王金平这样的一条培训信息,但王金平相中的是这个手工编织的工作不用到厂子里上班,可以在家完成,这样她就可以既不耽误照顾家人,又能赚钱增加收入。

广灵县壶泉镇西关村贫困户王金平在培训教师指导下用铁丝编制手工艺宫灯的骨架

“这个真的很难,好几股铁丝绕来绕去,看得让人眼花。”干惯了农活的王金平,粗壮的手指拿着细铁丝做起精细活,略显笨拙。但是她学得很认真,因为如果学会了这门手艺,每个月就可以让家里增加近元收入。这比丈夫在外面干活赚得还要多。王金平盘算着,到年底可为小女儿添一件花衣裳,给儿子买一个新背包,甚至给家里换一台液晶电视。

培训教师闫海珍介绍,手工编织宫灯也是辛苦活,最重要的就是拧码,只有将手指练出老茧,才能拧出均匀漂亮的花纹。

旭隆工艺品制作有限公司主要生产古灯。古灯笼是一种古老的传统工艺品,主要材料是铁丝。由于灯笼框架可以带回家做,很适合残疾人、无法外出务工的妇女和具有劳动能力的老人,符合贫困户家庭灵活就业的需求。

年3月旭隆工艺品制作有限公司大同市星光职业学校合作,共同为望狐乡、作疃乡、壶泉镇培训古灯编织技术,目前公司已带动贫困户余人,平均月收入达到元左右。

2

小作坊变成“大公司”

蕉山乡八角地村贫困户张桂兰和老伴的身体都不好,但是她并没有闲在家里等着政府救济。年起,她就开始学习用玉米皮编织坐垫、茶盘等手工艺品,但是只能靠自己送到集市上摆地摊销售,价格很低。

张桂兰坐家里炕头上手工编织玉米皮工艺品

去年,广灵县大力推动深度贫困村的脱贫攻坚,扶持巧娘宫编织专业合作社在全县进行大规模的手工艺培训。张桂兰的编织的手工艺品,全部被合作社统一收购,统一销售。张桂兰只负责坐在炕头上编出成品,就可以换来收入。

贫困户在广灵县巧娘宫手工编织专业合作社制作手工艺品

广灵县巧娘宫手工编织专业合作社是由斗泉乡后山窑村刘金萍带领13名妇女们组建的。

年,为解决深度贫困地区贫困群众收入单一,发展动力薄弱的问题,广灵县规划了手工业园区,大力扶持巧娘宫手工编织、红棉制衣和剪纸等手工加工产业,使这些产业从小作坊式的加工变成了公司化经营。政府为这些企业提供免费的场地,进行相应的技术培训,利用“巾帼带头人+合作社+基地+贫困妇女”的模式,为农村贫困人口提供灵活就业平台。至今,合作社己经投入资金90余万元,培训了余人,现有员工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人,人均增收余元。

3

小柳条变成大产业

张建国是地道的广灵人,大学毕业后,他和陕西籍女友已经在南方打拼出自己的事业。年下半年,广灵县大力推进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在家人的鼓励下,张建国带着女友回到了家乡想干一番大事业。

返乡创业大学生张建国利用杞柳种植和柳编原料加工带领乡亲脱贫致富

张建国介绍,自己家里做柳编生意,用于柳编的主要材料杞柳枝都是在外地采购,成本很大,造成了柳编制品的利润低。家乡在大力发展传统手工业助力解决深度贫困地区贫困问题,而柳编这种环保的手工产品迎合了当下人们对环保时尚的需求,市场潜力很大。经过在杞柳原产地进行技术咨询和在广灵地区实验种植,成功地培育出了适合本地种植的杞柳,其经济价值远超当地的传统种植。

西蕉山村附近的公路边,余亩的杞柳长到了一人多高。今年早春山西地区的大雪让很多经济作物受灾,但是杞柳并没有受到任何影响,长式良好,再过一个多月,就可以进行收割。经过去皮、晾晒后,就可以用于柳编和加工成门帘等工艺品。

“我们这里的农民普遍种植玉米,每亩地一年最多能收入元左右,若种植杞柳,每亩地可收入元左右。如果能够进行简单的去皮处理,每亩收益将达到元至0元。”张建国说。

现在,张建国已经同蕉山乡西蕉山村农户签订了亩土地租赁合同,雇佣人务工种植杞柳,人均增收元。

张建国的梦想是打造万亩杞柳种植基地,让家乡的农民通过改变种植结构,来增加收入,实现脱贫致富。

4

扶贫车间也能挣外汇

为了鼓励和激发贫困村闲置劳力能够在家门口赚钱,进了村的广灵县鸿棉制衣有限公司给了村民们一个免费教技术、免费提供午餐、免费定期体检的大礼包,还带着贫困群众赚上了外汇。

广灵县蕉山乡八角地村贫困户在鸿棉制衣有限公司扶贫车间工作

广灵县鸿棉制衣有限公司现有近余名员工中,女职工余人,建档立卡贫困户人,另外还有残疾职工36人。公司采用“保底+计件+提成”的工资模式,可保证每名员工的最低月收入在元。

在广灵县的大力支持下,鸿棉制衣的车间延伸到了乡村,利用乡村闲置房屋,设置就业扶贫点,带动贫困户增收。

“我们现在不但学会了技术,赚到了钱,还收到了外国订单,赚到了外汇。”蕉山乡八角地村贫困户群众高兴地说。

据广灵县统计,因缺土地、缺技术致贫近人,占全县现有贫困人口的30%以上。因此通过劳动就业培训,让他们提高劳动技能,实现就业脱贫。“广灵巧娘”这一就业扶贫模式,也不单是为妇女量身定制,而是广灵人通过双手脱贫致富、自我发展精神体现。

往期内容

脱贫攻坚离不开一个“实”字

审计署:一些地方扶贫存在弄虚作假等现象,去年处分人

杨柳雪镇牌家村:住进幸福院实现安居梦

赞赏

长按







































临沂白癜风医院
白癜风抗复发治疗


------分隔线----------------------------
热点内容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